清远市南门街华影电影院的票价虽然比其它影院低很多,但前来看电影的市民并不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电影对清远人还是一种奢侈消费。当时,清远市南门街华影电影院承载了多数老清远人对胶片电影的回忆。
多年过去,老电影院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由于设备陈旧,相关配套不完善等,不少年轻人都不愿到老电影院看电影。去年年底,随着两家多厅影院(大地影院、中影)进驻清远,电影市场上九成票房由新兴影院撑起,难怪有人感叹:老电影院没落了。
近日,一网友在本地某论坛上发帖追忆华影影院辉煌的过去,对老影院抱有怀旧情怀的同时,跟帖的网友也探讨起老影院的复兴之路。面对火爆的电影市场,老影院出路在何方?网友给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调 查 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票
“有时候,一整天居然卖不出一张电影票。”南门街上华影影院售票员吴女士说,看到现在影院的状况,心里很难过。吴女士说自己只是临时工,因为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卖电影票是个闲差,现在影院里的职工都在四五十岁左右,大家都是临时工,自己什么时候会离职心里也没底,“要再卖不出电影票,工资就发不出,那只好回家啦。”
华影电影院的票价现在很便宜,一张电影票15元。但即便是这么低廉的票价,来这里看电影的人也很少。“一般大片上映和周末晚上,人会多一些,但也就十几人左右。”吴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华影影院一楼已经改造成桌球馆。据吴女士介绍,现在桌球馆的位置,原来是他们的录像厅。售票室的隔壁也被租出去卖钟表。
困 境 老影院存在三个竞争劣势
清远市中影影院总经理谢悦宁表示,同新兴影院相比,老影院存在着三个劣势。
一是硬件上,从播放设备到装修装潢,和新兴的五星级影院无法媲美。
二是员工的素质上,现在的电影院,需要的是年轻的女孩子,大多来自大专院校,素质高,而国有老影院是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有很多老员工,往往是小学或初中毕业以后接班上的岗位。
三是体制上,国有老影院不够灵活。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得花钱,可国有影院实行收支两条线,这就意味着如果要花钱升级设备,就得在一年开始之初就做报表,万一临时决定要更新升级,手续就相当麻烦。
老影院要重新找到出路,就必须突破这三个不足。
华影公司总经理唐韶平回忆起华影曾经的辉煌也不禁叹气:1993年,华影影院一个月票房就能达到20万,一年票房能有200万……他告诉记者,去年该影院就被政府卖出抵债,原有的员工留下来只负责播放影片,对于老影院的转型改造,他表示有心无力。
如何升级改造? 网友市民有话说
网友风之龙认为,老电影院所在的地理位置极好,在城区中间,并且离江边只有200米,对私家车主来讲停车相对方便(可以停在大观街或者城市广场)。老影院可以进行重建、重新装修,借鉴模仿新兴影院的经营模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比如与商业店面结合等。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国有的老影院要怎么改,必须由政府点头,怎么改并不是一家说了算。而且自从去年大地影院在城市广场落户后,与大地距离不远的华影在改造升级上,已经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
“我认为,作为清远市的老建筑,影院若是推倒重建很可惜。”一位土生土长的清远籍电影人士分析,面对市场的冲击,老影院唯一能做的,首先就是进行内部升级。
打票价战
“如果我们影院是老影院,我会用低票价。”一家新兴影院的市场部的负责人坦诚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一部大片的票价,在新兴影院一般为45—60元/人,但是,通过办会员卡,或者团购活动等渠道,可以拿到30元/人的价格。
市民关先生觉得,老影院完成内部设备升级,提高影院档次后,可以考虑跟新兴影院实行错峰播放大片,“因为总会有人因为工作的关系错过大片的公映时间,如果老影院在新兴影院大片公映时间后播放大片,那么还是可以留住一部分客人的。”
个性经营
记者注意到,华影影院有一个大的播放厅和一个面积较小只能坐几十人的小厅。电影发烧友“可尼”认为,老影院可以利用它们的小型放映厅,可以打造成私人电影吧。“比如,一个电影吧里有10多个座位,一张电影票在10—20元之间,一帮好朋友可以在此聚会,喝茶看电影,想放什么电影就放什么电影,可以泡功夫茶,可以喝咖啡饮料等,把老电影院个性化经营,做介于茶馆、咖啡馆和电影之间的综合体。”
此外,还有市民认为小型放映厅可以专门提供给一些有点播电影需求的客人。“比如现在新兴影院很少播放经典的影片,老影院可以为需要看经典影片的客人,或专门有点播需求的客人播放对口的影片。”
■专家点评
换脸变心,焕发“老字号”活力
在市场竞争下,老影院失去原有优势,无可厚非,因为这是市场决定的。
“老影院没落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体制问题。”清远市一位文艺工作者指出。新兴民营影院的成功,表明老百姓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文化产品的质量需求也提高了,主要体现在影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但是国有老影院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必须及时转变体制和观念。
他认为,老影院的“老”字,不应该是破旧之意,应该是一种文化特征,老影院应该在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引进电影人才,努力营造受观众和市民喜爱的文化氛围,重新打造老影院的品牌,包装上市。
清远市文广新局局长汪耿东介绍,国外一些老影院,外表看上去很老很旧,但实际上内部的配置和服务很时新,国内的老影院要想翻身,也应该向它们看齐。比如,保持“亲民价”,增设青少年专场和老年人专场,特定时间段为市民提供粤剧表演等。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蔡莉莉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